【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總爺國際藝術村藝術家個展《水の間》,由臺灣藝術家李婷歡創作,即日起至113年11月10日在總爺藝文中心紅樓D展間展出。對李婷歡來說,臺南官田區曾文溪渡槽橋是一個具文化價值的歷史建物,也是她學生時期頻繁往來市區與校園間路途的地標。李婷歡將渡槽橋的內部空間再現於展場中,轉化自身的生命經驗,邀請民眾走進模擬的水槽藝術裝置,觀看並想像過去水曾經流動的痕跡。
文化局表示,嘉南大圳曾文溪渡槽橋興建於西元1929年,為日本土木工程師八田與一所設計,是嘉南大圳七座渡槽橋中最長者,也是一座兼具「交通道路」與「輸水管路」的橋樑;2014年登錄為直轄市定古蹟,歷經三年的修復工程,2022年完成修復。由麻豆總爺藝文中心沿著曾文溪往上游與省道台一線交界處,紅色圓拱型的藍色自來水管橋、台一線曾文溪橋、嘉南大圳曾文溪新、舊渡槽橋與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5座橋樑同時橫跨曾文溪形成特殊景緻。藝術家以鄰近區域之橋樑古蹟做為主題進行創作,引導民眾由藝術走向臺南歷史,扣合「臺南400」創作主題,重新審視與思考臺南歷史的累積與堆疊。
李婷歡1992年出生於臺灣桃園,畢業於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曾獲花蓮「洄瀾美展」優選、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獎」、桃園市立美術館「桃源創作獎」首獎等。近年來多從事視覺藝術創作,主要將視覺的身體經驗與物質世界、記憶情感接合,來進行空間裝置或是影像創作,作品媒材與形式相當多元。
展場中,李婷歡復刻渡槽橋內部巨大的L型槽體,展場裡播放著在橋樑錄製的聲音,模擬曾文溪渡槽橋仍擔任嘉南平原用水灌溉樞鈕的樣態。貼合於藝術裝置上的地毯,呈現的是水在槽體內經年累月流動的鏽痕。李婷歡表示,渡槽橋裡的鏽痕是水與金屬表面摩擦留下的痕跡。她希望民眾在走進這個藝術裝置的同時,想像在95年前水如何在槽體內流動,民眾也可以將自己做成是流動的水,與作品及展場進行肢體接觸進而產生另一種接觸性的關係。
總爺藝文中心同期展出德國駐村藝術家賴魯犇《牡蠣龐克》個展、《入臺南-「茄苳入石柳」與臺南400特展》劉進文與新一代藝術家聯合特展及《鹽彩之翼─王素滿攝影展》,誠摯邀請大家闔家光臨,欣賞不同媒材,跨越國際創作的藝文饗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