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013大木作工匠.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根據文化部統計,目前具備傳統工匠技術資格160人中, 40歲以下只占16位,未滿30歲只有1位,顯見人才接續出現斷層,因此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南臺科技大學文化資產整合設計研究中心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合作辦理「大木作修復技術工匠研習課程(初級班)」,320小時的學術科紮實訓練,不僅要打造即時戰力,也要讓工匠手藝繼續傳承!

    雲嘉南分署長柯呈枋表示,近年文化資產保存意識抬頭,歷史久遠的古蹟、廟宇一一被納入重點保存及修復,過去傳統工匠的技術學習採師徒制,培養一位學徒出師不易,而大木作包括斗拱、棟樑、大柱等範圍,若是修復面積大,往往曠日廢時,導致有工卻無人可修的情形,此次首度藉由產官學合作,辦理「大木作修復技術工匠研習課程」,原定錄取30個名額,卻有近140人報名,最後選定已具有文化資產相關修復經驗、裝潢、家具或門窗木工丙級以上技術證照或實務工作經驗的民眾,並增額錄取40人,更邀請雲林科技大學邱上嘉教授帶領業界匠師傳授經驗,包括傳統建築構造、木材鑑別應用、木工工具識別等,紮實課程內容讓學員們紛紛豎起拇指大讚「不僅實用而且不藏私,獲益良多!」

1113014大木作工匠.jpg

    46年次,已是花甲之年的翁文聖,帶著一卡皮箱來雲嘉南分署學大木作技術,一生輾轉換過無數職業,修過電器、當過成衣廠學徒、也當過保全,43歲那年無意間接觸細木作,原本就喜愛歷史文化的翁文聖一學就上癮,55歲那年開始轉做工地、建築造景等粗工,慢慢累積木作經驗,聽聞大木作班招生立馬報名,翁文聖也鼓勵年輕人「技術學好就不怕出路窄!」已將大木作當作他人生事業第二春,認為從事木作需要耐心及定性,他還拍胸鋪掛保證「只要我體能維持好,再做10年也絕對沒問題!」

    而家住基隆、86年次的楊維軒則是最年輕學員,學美術的她曾以木材創作,也在木工廠實習2年多,卻是第一次嘗試從木材毛料開始雕塑成形,「以前想學卻沒有門路,知道大木作要開班,再遠都要報名!」不僅老師、班上不少同學也是楊維軒學習的榜樣,現在已學會漢式、日式建築的修繕方法,未來她希望能學習更多木作工法,將技術繼續傳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之寶 的頭像
    黃之寶

    新南瀛部落格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