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019柳奇骨科劉宣志.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40歲的A先生是一名勞工,某日在工作中發現右手掌中指指關節腫脹疼痛,一開始不以為意。等到腫脹消除後卻發現,只要一握拳,掌背肌腱便會出現偏移的現象。經診斷為矢狀帶斷裂引起之肌腱脫位,與醫師討論後,顧及日後工作需求,決定採行手術治療。而A先生在經矢狀帶重建手術及復健治療後,目前症狀已改善,且能回復正常工作。

    柳營奇美醫院骨科劉宣志醫師表示,矢狀帶位於掌指關節伸肌肌腱兩側,主要功能為維持肌腱在握拳及開掌等活動時的穩定性,避免肌腱在滑動時出現偏移之現象。在外力撞擊下,矢狀帶會因此而出現斷裂,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亦會因軟組織退化,有時也會造成自發性斷裂。大多數病人透過臨床表現、病史及理學檢查即可有效獲得診斷,而少數未完全斷裂之情況,則可透過骨骼肌肉超音波或是核磁共振檢查進行診斷。

    一但矢狀帶發生斷裂,便會引起手背肌腱在滑動時偏移而造成不穩定,病人會覺得在握拳時筋“卡卡的“或是”走位“,西方俗稱此為boxer’s knuckle,意即拳擊手的指節,因?拳擊手常反覆撞擊致使矢狀帶斷裂。臨床上發生機率以中指最多,依序為無名指,小指與食指。斷裂處多發生於橈側(拇指側),造成背側肌腱在握拳時往尺側(小指側)偏移。

    在治療方式上,可因病人需求及發生時間而有所不同。在急性期(受傷後1~2週內)可以採取保守治療,使用護木固定保護並維持手指於伸展姿勢4~6週,使斷裂之矢狀帶有機會自然癒合。若保守治療無效,或是就醫時間超過2週,則建議施行手術治療。手術主要目的是重建斷裂的矢狀帶,採行局部或全身麻醉,目前大多以自體肌腱作為重建材料,門診手術後即可返家休養。術後再搭配復健治療,約8週後可恢復正常握拳開掌活動,若是職業拳擊手,約3~4個月就可重回擂台。

    劉宣志醫師建議,民眾如發生類似狀況時,應儘早至醫療院所尋求諮詢,早期發現可採取保守治療。若錯過黃金治療期,或是有較高活動及功能需求者,可採取手術治療進行矢狀帶重建,術後搭配良好的復健,仍能恢復正常功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之寶 的頭像
    黃之寶

    新南瀛部落格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