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018舊漁市場.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位於安平運河旁的「台南魚市場」已有八十年歷史,見證台南漁業發展史,市府雇工拆除舊漁會市場倉庫,引發文化公民群情激憤,對此,台南市政府15日宣布暫時停止拆除作業,並在近期內邀請關心此議題的市民及公民團體一起討論,決定最適合城市發展的處置方式。

  地政局指出,配合中國城拆遷,有四十七位地主土地被徵收,其中有十位地主選擇以地換地方式,換回資產,舊魚市場所在區域因為是可建築用地,依法必須提供給遭徵收地主作為選擇用地。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於一0四年九月辦理的中西區建物列冊審查,將舊魚市場(後改為南市區漁會)排入審查,因原貌已遭受到大幅破壞與改變,例如屋頂、原木屋架已佚失(現為鐵皮浪板及石綿板)、外牆及南側之增建(外側列柱中間增設磚牆,加裝鐵窗、鐵皮)、內部空間喪失原有配置及功能(現為停車場並有後期磚造隔間)等,皆降低建物本身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市府表示,建物為民間集團集資興建,做為漁市拍賣場使用,講究的是建築物提供魚貨、人員方便進出、環境通風之功能性,而建築物本身並不具有藝術價值,亦乏建築史上的意義,或者足以呈現民間藝術特色。

  市府表示,經過委員審查,「南市區漁會」除了見證臺南運河的變遷及地區漁業發展的歷史文化意義外,它在建築及藝術上的特色並不具備,缺乏完整、明確的文化資產價值,因此決定予以拆除。但考量舊魚市場與運河密切關係,兼顧城市發展與地方記憶情況下,市府將予以異地保留,文化局及地政局也將邀請相關團體討論保存範圍及地點,讓魚市場能夠持續見證都市演變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