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032奇美博物館.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每一幅出色的畫作都是藝術家的辛苦結晶,藝術家創作過程中,經常會不斷調整與修改,最後才得以呈現完成品,不過,在層層顏料堆疊中,這些修改或覆蓋往往隱藏了畫作誕生的秘密,如何找到畫作背後的精采故事,無疑是一大挑戰。隨著高科技進步,許多讓後人無限想像與臆測的畫下之謎,終於有了解開的機會。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奇美博物館為了增進藝術典藏知識與研究能量,特別引進「大面積微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器」,以提高畫作分析的精準度,給予社會大眾更多輔以科學依據且貼近歷史真相的闡釋與論述,同時揭露更多館藏畫作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大面積微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器」是一座擁有全球最頂尖、先進技術的影像檢測儀器,可用於「畫作底層的檢視」,目前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美國蓋蒂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等都有使用該技術,奇美博物館與時俱進,成為全亞洲第一個引進的單位,其最強大的功能在於,可以大面積掃描畫作、分析顏料,讓作品創作過程中的草稿、底下圖層或曾經修復的痕跡全部現形。

1108025奇美博物館.jpg

奇美負責典藏維護的專業修復師李文元表示,畫作的非破壞性檢測除了最基本的紫外線、紅外線之外,早期主要還會使用X光攝影,X光照射下能獲得黑白對比訊號,但無法做更多分析;後來科技進步,出現「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技術(簡稱XRF),除了黑白訊號,還能分析畫作有哪些重金屬或礦物元素,藉此初步判斷顏料的成份,但大多侷限於單點檢測。而奇美博物館引進的最新儀器突破了單點限制,可快速將點狀訊號拼成2D影像、大面積掃描畫作,所獲得的資訊可做多面向分析,例如「元素成份」可判斷顏料並推測原始色彩;「成份分布情形」可探知藝術家的筆觸,了解其創作過程與繪畫習慣;掃描後的分層顯示,更能找到畫作最初的草稿,若畫下藏有另一幅畫,就可以在分析資料後重建、還原出底層畫的彩色樣貌。

 除了擁有最新技術,奇美博物館也安排館內修復師前往德國受訓,培養專業技能,讓最先進的儀器可以發揮最大的效果,館方也希望透過不斷努力與精進,讓台灣的藝術修復與檢測技術,與國際接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