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即日起至明年九月三日舉辦「好好吃:台灣飲食文化特展」,展出台史博館藏的常民飲食器具文物,以及奇石、造景的縮尺模型,搭配市場、辦桌等多元擬真場景,呈現從史前至今的台灣飲食文化,讓民眾參與一場跨時空的飲食饗宴。
「好好吃:台灣飲食文化特展」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策劃、首展後,移師到台南,展出內容並加入台史博豐富的常民飲食器館藏,以嶄新風貌與觀眾見面。展覽中搭配市場、夜市、日常飲食、辦桌與生命禮俗等主題,展隨讓觀眾在展覽中不僅可以從展覽文字與文物中認識飲食文化,也可藉由奇石想像與體會色香味俱全的台灣美食風味。
展示單元包括「就地取材」、「阿嬤灶腳」、「食全大補」、「原汁原味」、「杯盤狼籍」、「永續環境及飲食未來式」等,以模型標本展出自然界可以找到的食材,以及灰坑界牆、石器、獸骨等,說明早期人類如何從環境中取得食物。「大社會小市場」呈現多元族群菜攤景象,思索食物交換過程中的社會正義議題。
開展儀式上,台史博及科博館團隊均出席,後壁區菁寮社區千歲團現場演奏,社區志工並演出上菜秀,端出農村的「割稻飯」,為特展揭開序幕。
台史博館館長王長華表示,飲食堪稱常民生活中最重要也最不可或缺的一環,希望透過特展從吃什麼、怎麼吃、用什麼吃、跟誰一起吃等,帶觀眾認識在不同群體、地方的飲食特色與文化,在探討人文上飲食文化演變的同時,也帶觀眾從生活記憶、常民生活史的角度,重新反思在飲食活動中人與環境的和諧互動,讓飲食文化發展更能長遠永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