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最近正逢季節交替、天氣變化無常,人的情緒也容易隨著天氣波動,憂鬱、躁鬱等精神疾病困擾的朋友,在季節交替之際病情容易被影響,建議民眾可多出外走走、多曬曬太陽,盡量保持生活的規律。並建議週遭的朋友間相互關懷,即早發現,即早治療。

  43歲的佩佩是公司高階主管,她每天準備會議、忙於行政工作,參與外部會議,還要照顧家庭,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每當看到有員工被投訴,亦會擔心自己是否就會是下一個被投訴者…,感覺胸悶、坐立不安,發現自己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失眠,並有腹瀉與便祕交替、容易生氣、罵人等情形出現,有時甚至有自殺念頭出現,佩佩到處求醫,檢查內外科皆無異狀,直到有醫師將佩佩轉診至身心科,才發現佩佩得了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躁鬱症』…,身心疾病是生理、心理、社會互相影響的疾病,光檢查生理,未必能發現是心理壓力引起不適。

  近10年來,全國精神科診所設立增加三倍,其中台南市就有33家精神科診所,顯示國人心理健康逐漸惡化。依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全台灣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慢性精神病人有12萬4,999人,而臺南市地區則有8,515人,約佔全國6.8%(內政部,2016)。

  其實只要影響正常生活超過兩星期,就要找精神科醫師就診,一定要向外求助,千萬不要獨自承受。身心疾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去面對、接受,以及社會大眾的偏見及歧視,因為精神病人罹病並非自己所能選擇,他(她)們也常處於徬徨無助的狀況,期待社會大眾及媒體能正確的了解精神疾病,而非將所有的傷害行為都歸罪於疾病問題,社區融合是一個重要的趨勢,社會大眾的接納與包容,才能協助他(她)們慢慢回歸社會、過著正常的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