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021社區關懷訪視員.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李小姐是罹患思覺失調症多年,由年邁父母長期照顧,導致父母心理壓力大,李小姐由於服用精神科藥物後常有些副作用情形,如:眼睛上吊、動作變得緩慢等情形,讓家屬看了感到害怕,故拒絕再讓李小姐服用精神科藥物,改採取民間療法,如:求神問卜、收驚等等。李小姐症狀反而有加重的趨勢,經由轄區公衛護士及社區關懷訪視員共同向家屬及個案衛教規則服藥及回診之重要性,定期回診精神科醫師討論病情及調整藥物,另評估及檢視案家所面臨的困境與需求,協助案家連結社政之社會福利救助。如今李小姐已按時返診及規則服藥,病情上已獲得控制,且目前已穩定工作,生活也逐漸獲得改善。另案父母也在心理諮商的幫助下,日積月累的壓力逐漸獲得緩解。

    截至106年7月,臺南市追蹤關懷管理精神病人人數共10,467人,本年度截至7月社區關懷訪視員共服務551人,服務人次共4,614人次。鑒於精神病人逐年增加,將由各區公共衛生護士負責追蹤關懷外,另對高危機個案再安排關訪員,臺南市委託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及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台南分院共17位社區關懷訪視員進行關懷訪視服務,社區關懷訪視員不僅

需服務社區中精神病人,同時也關懷自殺未遂個案。為了讓精神病人建立規則服藥之重要性並順利回歸社區,這些社區關懷訪視員每日不停地穿梭大街小巷,即使路程遙遠,也要承受日曬雨淋,默默地在社區中關懷這群弱勢的人。透過訪視精神病人及其家屬瞭解精神病人病情及服藥認知、與家屬間相處情形的及支持等狀況,建立精神病人之病識感、適時提醒精神病人規律回診及服藥、提供諮詢及衛教家屬有關照護技能、提供社區復健機構及心理諮商資訊、視精神病人的狀況轉介及連結勞政之就業媒合及社會福利資源轉介等資源,如:慈濟基金會、勵馨基金會…等。希望能降低疾病再復發率及再住院率,讓精神病人能回歸社區維持穩定的生活。

    衛生局呼籲民眾應重視精神健康,大多數的精神疾病若早期診斷、適當治療,仍可穩定地回歸社區中生活。只要把精神疾病當作是種慢性病,心中的排斥感就較能降低,而服藥是要讓腦中的生物因子(即腦的荷爾蒙)獲得平衡,緩解及改善妄想、幻聽等精神症狀。另為緩解家屬照顧壓力,衛生局提供免費心理諮商駐點服務,有需要的民眾可於上班時間撥打06-3352982或06-6377232向衛生局預約。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