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005赤崁樓贔屭碑.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位於國定古蹟赤崁樓南側的九座贔屭碑,俗稱的石龜碑,不僅是台灣三大民變之一(林爽文事件)重要歷史證物,也已是觀光朝聖景點,長年來因風吹日曬,恐有風化損壞之虞,市府文化局去年委託台南藝術大學團隊,自九件御碑中,擇其中一件「御製平定臺灣告成熱河文廟碑」(漢文碑)進行仿製及研究,29日正式公開展示於園區。

  文化局主秘林韋旭表示,這九座全國最知名的贔屭碑也是台灣唯一的御碑群,碑身雕飾精緻,展現乾隆時期官製石碑的形制與風格工藝。贔屭碑自民國五十年(西元一九六一年)遷移至赤崁樓現址,長期保存於露天空間,由於碑體臨近赤崁樓古蹟本體,保存維護頗不容易。贔屭碑已與赤崁樓古蹟景觀緊密-起,不宜貿然換置,但這次仿製研究成果將評估移地保存可性行,況且九座真品移地展示地點仍得仔細評估。

  邵慶旺教授表示,這次贔屭碑仿製係先採樣分析,仿製全程遵循非破壞性、非污染性、高品質等原則來完成,先透過製模取樣,取得銘文、邊飾等石碑表面狀態訊息,並在經多次校色後,以仿石噴彩方式進行石碑表面色澤的仿製,御碑仿製結構體則是高強度水泥加矽砂、耐鹹玻璃纖維等材質,讓民眾能夠更近距離認識御碑。

  文化局表示,這次仿製技術的研究成果,將做為未來石質文物保存領域的參考,甚至可進一步運用於文化創意加值、教育推廣等領域,期待透過這次的古物仿製經驗,可以為國內有形文資保存及教育推廣,打開更寬廣的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