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014那一場雪.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臺灣在長達38年戒嚴期間,不少家庭離散、親情蕩然,人們皆受制於監視、打壓之恐慌中,全民噤若寒蟬,仿若下了一場長年雪。政治受難者陳武鎮老師於1970年被政府以《懲治叛亂條例》判刑2年,親身經歷白色恐怖政治冤獄實況;25日發表的《那一場雪-陳武鎮作品(2012-2014)》,即呈現其從白色陰影走出、轉而積極從事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這本以藝術包裝、實則蘊藏時代血淚的創作集,可說是回顧那段冷冽蒼白的歲月,最忠實的見證。

    陳武鎮於1969年師專畢業分發國小後,隨服役入軍,在性向測驗答題時,信手在卷後寫「反中央、反對國民黨」8個字。本想擦掉卻因提早收卷來不及塗掉,以致遭移送軍法審判,他的老師、同學,也相繼被查訪。1970年,陳武鎮遭以《懲治叛亂條例》判刑2年、被監禁在臺東泰源監獄,他在被囚禁中親身體驗、見聞獄中之殘酷、暴虐、私慾等,埋下了往後強烈的藝術創作契機。在長達38年餘的戒嚴期間,臺灣籠罩著濃厚的白色恐怖氛圍,權勢利益及其附和者在私慾的心態驅使下,常凌駕於政治犯受刑者的身體與心靈,給予當事者無以言喻的創傷,受難家屬也有被標籤化而不見容於社會之困境。

    這次發表的《那一場雪-陳武鎮作品(2012-2014)》,內容涵括陳老師「陰影」、「家屬」、「歸鄉」、「虛擬巨惡木雕」、「自焚」、「傭兵」等系列之油畫和木雕作品。全書色彩編織有如命運交響曲,件件詮釋政治受難者本人及家屬內心之餘悸、恐慌,以及親情之間的煎熬;粗獷的政治犯群像木雕,則隱含著對民主與人權的嚮往。陳武鎮以政治受難者的獨特感知,用藝術道出對人權的主張,也期盼後世信實面對歷史創傷與人性缺陋,珍惜臺灣得來不易的人權與民主。

陳武鎮回憶,在一場政治受難者後代的婚宴上,他曾遇見一位年近90的前輩,他26歲被囚、58歲獲釋,一共被關32年,整個人生黃金時期都在囚禁中度過。這不禁讓他回想起自己20歲那年,生命中也下了一場名為「白色恐怖」的雪,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中猶原下著「那一場雪」。這段歷史或早已逐漸淡出年輕一輩的生活,但市府及國家人權博物館仍邀請大家,一起從藝術看見這段歷史,做個對臺灣歷史有記憶的國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