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011當代藝術節.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臺灣當代藝術大獎「台新藝術獎」日前透過公開網站ARTalks開啟各領域對話平台,由9位提名觀察人從去年超過百件被提名展演作品中,選出16組年度入圍作品。基金會所邀請的國內外專業人士組成國際決選團,歷經3日會議,三大獎得主出爐,其中獎金高達150萬元的「年度大獎」,由龔卓軍及協同策展團隊陳伯義、陳宣誠、陳盈瑛、黃瓊瑩等共同策劃的《近未來的交陪-2017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從16組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桂冠。

本屆「台新藝術獎」評選團成員包括王嘉驥、林于竝、黃海鳴、劉守曜等4位國內代表,以及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文化事務推廣部總監凱薩琳.韋爾 (Kathryn Weir)、日本TPAM橫濱國際表演藝術會議總監丸岡廣美 (Hiromi Maruoka)、香港鄧樹榮戲劇工作室藝術總監鄧樹榮 (Tang Shu-Wing)等3位國外代表。

0604012當代藝術節.jpg

評審團意見一致認為:「《近未來的交陪》是以研究為基礎的長期合作型計畫,由策展人龔卓軍集結跨領域團隊,以「交陪」這種特殊宮廟網絡,以及「後祭祀圈」多重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面向為靈感,發展出新的文化生產形式。策展團隊與合作參與對象形成持續擴大的群體,以臺灣文化為基礎,塑造了一個從在地展開的方法學。展演本身以關係網絡為基礎,遊走不同地點建構交流平台,產生多重事件(討論、出版、展覽)。創造當代藝術與常民信仰、民藝的美學對話空間,並從臺灣攝影史的研究切入,《近未來的交陪》巧妙拆除「美術vs.工藝」的籓籬,為傳統民藝、民俗這塊文化沃土引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討論,更豐富臺灣當代藝術創作的可能性。」

《近未來的交陪:2017 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總策展人龔卓軍以臺南傳統「交陪境」為核心概念,透過交融跨界的策展內容,提出「創作中的技藝方法」、「儀式中的互動方法」、以及「政經結構中的自我組織方法」,呈現出大膽創新且不同於西方的當代藝術創作養分。去年的這場展覽邀集臺灣、日本、義大利、加拿大等38 組藝術家參與,展出超過400多件作品。分析展出作品的三大特質,策展人龔卓軍認為:「首先,多數作品都採用田野調查作為創作基礎;其次,以民間工藝為靈感來源,也讓創作材質更加多元;而最大的特質則是,在保有獨立創作脈絡下,採取近似於交陪境動員組織的協作式創作。」經決議,秉持文化實驗與合議制創作策展團隊的初心與精神,策展團隊決定保留全數獎金150萬元做為基金,針對將來團隊成員共同延續「近未來交陪」展題所及與未竟之處,用於相關範圍的出版研究、論壇對話、實驗展演與國際聯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