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026農夫偷甲步.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逐漸邁入高齡化的台灣,在傳統農業上正面臨缺工的問題。而現今科技逐漸進步,如何將其技術應用在農業,並改善生產及耕種方式更是一大學問及突破。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於13日邀請七位智慧農業社群中參與改革與應用方面的專家,到場分享如何利用科技翻轉傳統農業。近150位社群的成員參與,遠從台東、台北、桃園等地而來,小自10歲大至67歲,都對智慧農業共同開發的議題熱情參與,與南科共同踏上最具獨創性的智慧農業道路!

FBTUG(FarmBot Taiwan User Group)的召集人哈爸,率先介紹社群開發的農場採果機器人專案(FarmHarvestBot),是一台利用視覺及相關感測技術結合機器手臂、進行採果動作的載具,讓自動化的採果機器人填補農業缺工。強調技術「開源、開放、共享」的採果機器人,能讓農場24小時都能「智動化」。哈爸表示:「自動化採果的核心技術與整合是類似的,場域與效益卻是多元的。藉由在單一場域情境的試煉與突破,聚集各方面的專才與資源,形成社群團隊,建構開放的資源,一起在時代來臨的時候站穩腳步!」

1013027農夫偷甲步.jpg

FBTUG中專精於AI研究的許哲豪(Jack),詳細解說採果機器人的系統概念。除了,利用影像辨識判斷果實的成熟度、並透過深度學習讓機器提升準確度,載具的夾爪尺寸、機器手臂類型也會因果實大小而有差異。

台灣農業需要更多跨域的人才一起共同努力,不論是FBTUG、疾鴨隊(Duckie Farm Project)透過號召有志一同的夥伴一起加入社群。讓在地農業能更加往前進,同時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也透過與學界一起舉辦競賽的方式,讓年輕學子與專家面對面交流,對於解決台灣農業問題可以有不一樣的新想像,指出一條台灣農業新道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