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臺南孔子廟是全臺最廣為人知的古蹟之一,是臺南相當重要的文化資產,長久以來在臺南孔廟負責祭孔典禮的以成書院,其起源可溯至清道光15年(1835)設置之禮樂局,長期以來著力保存孔廟的文化核心內涵。
以成書院於祭孔時的儀程、音樂、佾舞,迄今仍依據昭和8年(1933)赴山東考證出版的《聖廟釋奠儀節》進行,是今日全臺唯一依循清制樂舞傳統辦理的祭孔釋奠典禮,本身也已成為臺南的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此外,以成書院演奏至今不同於南管、北管等民間音樂的獨特樂種「十三音」,這項深具優美古韻的音樂自清末發展而來,亦是臺南傳統表演藝術類無形文化資產。
以成書院身為這兩項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團體,對於傳承歷史內蘊的傳統不遺餘力,以往除曾著力出版《聖廟釋奠儀節》、舉辦雅樂十三音推廣班等保存推廣作為外,今年適逢書院成立185周年,為使更多人可以體驗肅穆的釋奠及欣賞優美的十三音雅樂,特於祭孔前的9月12日晚間,將釋奠禮與雅樂搬上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舞台,獲得現場觀眾的滿堂喝采。
這次舞台演出,係在以成書院與市府文化局的合作策劃,以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支持下得以實現。演出除了院生的積極投入練習,長期負責佾舞的忠義國小,為了本次推廣更是全力支持配合演出。此外,以水色藝術工作坊林明霞導演為首的藝術團隊,兼具熱情與專業,在深入瞭解文化傳統的同時,亦帶給保存團體新穎的想法與能量。可以說,本次演出匯聚了多方跨界合作參與的能量,是文資保存推廣又一大重要嘗試,更是以成書院在新時代邁出的嶄新一步,期待後續春秋兩季的正式祭孔,能匯聚更多人一同參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