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008扛茨走溪流.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為重現台南市安南區溪南寮早期居民集體扛起竹籠茨走避曾文溪水患,溪南寮興安宮19日號召來自全國的志工舉辦「鬥跤手、扛茨走溪流」活動,並透過耆老分享與導覽解說,讓民眾認識溪南寮扛茨走溪流文化。

   溪南寮興安宮連續第三年舉辦「扛茨走溪流」活動,今年的竹籠茨九坪大,約是第一年的三分之一,九月起召集各地志工,由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列冊的「傳統工藝技術保存者」李養匠師指導,花費二個月、共計近五百人次參與,有花東、台北等地民眾,還有美、法等外籍人士加入。

1219009扛茨走溪流.jpg

    19日上午近百位民眾合力將竹籠茨扛起,沿著村莊道路,步行至約一點五公里外,合力完成時,眾人也以熱烈掌聲為自己鼓勵。市長黃偉哲、議長郭信良、立委陳亭妃等人都來共襄盛舉。

   溪南寮興安宮表示,安南區早期為台江內海,九十年前住在曾文溪堤防旁的村民,每遇大水成災就得避難,居民索性以竹子為架打造竹籠茨為屋,逃難時得以扛著房子走,爾後人們隨時代變遷改住磚瓦屋,這項竹籠茨建築技藝也漸漸流失。

    今年是第三屆舉辦「扛茨走溪流」文化,這次也特別量身定作九坪大、符合傳統農村狹小道路的竹籠茨規格,要將竹籠茨扛出聚落,回到當初居民居住的「舊茨地」,全程約二公里,同時也象徵尋根溯源,並將透過耆老分享與導覽解說,讓更多民眾認識溪南寮扛茨走溪流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