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017工業區土壤地下水.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有鑑於工業區內事業眾多且複雜,環保署要求各縣市列管之工業區,每年須自主監測土壤及地下水水質並向轄區環保局申報備查,環保署再依檢測結果予以燈號分級。臺南33處列管之工業區,110年100%申報,21處是合格之綠燈、黃燈3處、橘燈1處。無象徵高污染且擴散至工業區外的紅燈。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與否,不易在第一時間察覺。環保署自100年起規範各地列管之工業區每年須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辦理自主監測及申報,建立起污染預警機制,一方面防範未然、萬一污染洩漏也可提早發現並改善。

 臺南市列管工業區共有33處,經濟部公辦工業區5處、地方政府開發工業區7處、民間開發工業區19處,科學園區1處、環保科技園區1處。

環保局表示,環保署燈號分有綠、黃、橘、紅。綠燈代表符合檢測申報規定且檢測結果均未超過管制標準。黃燈代表工業區內污染均依法公告列管且執行改善中。橘燈代表污染侷限在工業區內。紅燈代表工業區內有污染且擴散至區外。全國各地列管之工業區污染與否,有興趣的民眾都可於,環保署工業區土壤與地下水品質管理專區https://reurl.cc/GonY6G 查詢。

 環保局指出,雖然工業區之土壤及地下水監測是採自主監測申報方式,但在執行監測前,工業區必需向環保局提出採樣計畫,確認採樣布點合理性及有效覆蓋率後執行採樣。工業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燈號分級,可有效預防土壤及地下水遭受污染,確保工業區土地永續利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之寶 的頭像
    黃之寶

    新南瀛部落格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