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成功大學理論中心12月10日至14日將於成大國際會議廳舉辦「量子非定域性, 因果結構與獨立於設備之量子資訊研討會」,邀集歐、美、日等19個國家,30多名國際學者與會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值得關注的是,關於量子非局域性這50年來最重要的實驗結果,也將在會議中報告 ,會議不僅提供學者、專家交流平台,也拓展年輕學者的視野並拓展更多合作機會。

「量子非定域性, 因果結構與獨立於設備之量子資訊研討會」,橫跨了物理、數學、資訊科學、工科科學等四個領域,特別是國外研究學者的人數遠多於台灣本地的研究者,顯示台灣已經具備了舉辦 具國際水平的重要學術會議,也是成功大學和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里程碑。

量子非定域性是量子物理學所預測的特有現象。它的發現起源於1935年由愛因斯坦及另兩位物理學家(Podolsky & Rosen)的一篇學術文章,並於1964年由約翰?貝爾(John Bell)所提出的理論架構得到驗證。這一現象告訴了我們量子世界所允許的關聯性並不能通過我們所熟悉的時空機制來解釋,並直接挑戰了許多我們覺得理所當讓的根本概念,包含了因果律、實在性、決定性、遙距影響性等的合理性。

量子非局域性在量子資訊科學上也擁有著許多重要實際的應用,特別是獨立於設備的量子資訊科學,將對設備的依賴性降至最低。最近幾年,非局域關聯性的研究發展也已經引發了量子因果性的研究,為因果結構上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