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004工業區更新.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臺南市早期未開發之工業區,因存在公共設施老舊、道路狹窄、易淹水或未開發等問題,影響廠商營運生產,也降低新廠進駐意願。為改善及建構友善投資空間,強化競爭力,市府十分重視工業區的更新活化。近年來針對具急迫性或危險性的工業區逐年編列預算,擬訂更新計畫,並積極爭取中央補助,以加速更新。

經發局長方進呈表示,府提送之保安、山上及關廟工業區之補助計畫,經積極爭取三案全數獲得經濟部工業局優先補助,獲得之補助經費保安為194.8萬元、山上166.6萬元及關廟260萬元,計621.4萬元,配合本府經費及民間自籌款項636.6萬元,合計更新改善經費為1,258萬元。而市府除對上述三工業區進行道路及排水設施更新改善外,亦規劃佳里、仁德、山上、新田、西港及白河等老舊工業區更新改善,總計更新經費約達新台幣3,200萬元。

方進呈達表示,在99年底臺南縣市合併升格後,賴市長相當重視本市工業區基礎環境的改善,並將老舊工業區列為施政重點之四大基本功之一;截至去(104)年12月底為止,市府在老舊工業區更新部分,包括市預算及中央補助共投入約3億元,計完成2處工業區新建服務中心、新闢及改善道路20,278公尺、排水溝22,133公尺。在市府計畫性執行一連串更新、改善及開發計畫下,目前臺南老舊工業區已顯現初步成果,逐漸擺脫路面破損、排水不佳、空間不足等問題,不僅原有進駐廠商肯定成效,更能安心生產、永續經營,也吸引許多新廠商投資進駐。100~104年增加工廠登記約202家及84億元投資額、106億元的年產值,並創造2,763個就業機會。

經發局進一步表示,透過公共設施改善、景觀再造、機能強化、閒置用地再利用工程等活化再生過程,已有效提升老舊工業區生產環境與安全防災功能,讓老舊工業區展現煥然一新的風貌,提供更友善的投資環境,讓廠商更有意願進駐,滿足產業用地需求,根留地方,也增加在地居民就業機會,為臺南市帶來經濟成長動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