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018成大海岸環境.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環境規劃與民眾生活、經濟、文化等活動息息相關,必需傾聽在地聲音、關心其需求;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王筱雯副教授為建立科學研究與民眾參與的關係而舉辦「2016海岸環境規劃參與式工作坊」,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景觀建築與環境規劃學系的Randolph Hester及Marcia McNally二位教授特地前來分享國際經驗、提供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學員們並實際走訪濱海聚落與民眾對談等等,工作坊要藉此彰顯科學研究和民眾參與,對決策形塑的正面意義。

「2016海岸環境規劃參與式工作坊」約20多名學員參與,學員分別來自政府機構、民間NGO工作者、顧問公司、大學生等,學員背景包含水利工程、自然災害管理、生物、建築等,除台灣本地人,也有來自印尼、越南以及美國等人士。

工作坊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室內課程,由王筱雯副教授、Randolph Hester、Marcia McNally等三位老師帶領學員探討海岸規劃等相關面向,包括「參與式規劃成功案例分享」、「參與式規劃之十二步驟」、「整合科學研究與民眾參與決策」及「環境政策與在地經發展目標之結合」等,提供學員以不同角度思考已經存在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並探究有無解決之道;另外,又安排聆聽與訪談練習、地圖及資料庫建立等互動單元,讓學員學到參與式規劃技巧,以期引發學員多元想法。

0620019成大海岸環境.jpg

第二階段為戶外實作,學員們前往嘉義縣布袋鎮舊五區鹽場、八區鹽場、九區鹽場及十區鹽場所在的新民里、復興里,走訪聚落、魚塭、廟宇等,與在地民眾面對面訪談;並透過工作坊設計的卡片與民眾互動,藉此引導民眾思考生活空間、特色景點、環境議題等空間區位的發展願景,具體性掌握當地人最關切的五大議題--廟宇文化、魚塭養殖、淹水問題、特色產品、環境教育。

王筱雯副教授表示,公民參與機制導入是環境規劃重要的精神之一,決策不能只有科學角度,沒有民眾參與,這樣的單向思考是不夠週延的。過去執行公部門相關的海岸環境規劃計畫案,發現若能充份與民眾對話、站在地方居民角度看待問題、關心地方人在意的事項,甚至學習在地智慧,做出的決策會更為理想。

王筱雯副教授及其團隊,長期致力將當地居民對於地方的發展願景以及環境議題,結合科學研究成果,納入海岸環境規劃與管理計畫;她希望藉由「海岸環境規劃參與式工作坊」的課程與戶外實作,讓更多人了解海岸環境議題、理解民眾參與機制對於海岸環境規劃的重要性,期許經由溝通、宣傳、參與等逐步喚起相關意識,將民眾對土地的期待與關心,融入環境規劃與管理工作,明智地使用土地、永續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