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可帶給家庭成員情感與心理的安全感,以及經濟、穩定社會秩序等功能。當出現家庭暴力,通常會影響安全感,甚至經濟等其他功能,對個人及社會產生不良影響。而經歷或目睹家暴的兒童,也較容易將暴力當作解決衝突的手段,成長後毆打家庭成員。吳先生因酒後對家人有暴力行為,經法院裁定保護令需完成認知教育輔導及戒酒教育完成後,學習到在互動過程中如何減少暴力衝突,並認同喝酒對家庭關係之負面影響,減少喝酒而降低酒後之危險情境再發生。

家庭暴力樣態除大家熟悉的肢體、言語暴力,還有經濟、身體、社會性、性等虐待,如過度限制或揮霍家人經濟、不提供飲食或使其負擔過量家務、監控行動及社交、強迫或拒絕性行為等嚴重造成家庭成員傷害之行為。成員關係則涵括了夫妻、伴侶、親子、手足、其他家人,以及隨著高齡化社會而日益嚴重的老人虐待問題。

一旦發生家庭暴力時,我們可通過113保護專線、警察、社會局、醫院等途徑尋求協助,進行備案、驗傷甚至庇護安置等措施,以保障個人安全。如果情節嚴重時也可提出保護令之聲請,聲請內容如禁止騷擾、傷害、跟蹤、通訊被害人,或遷出、遠離固定場所,或給付醫療、財物損害等費用,以及完成相關教育輔導處遇計畫。

關於家暴施暴者之輔導教育處遇計畫,有認知教育輔導、戒酒教育、心理輔導、精神治療、親職教育等項目。家庭暴力的發生,往往係因施暴者對於權力控制有偏差的認知,企圖控制受暴者而伴隨毆打、言語攻擊,認知教育輔導包含壓力調適、情緒管理、溝通技巧、衝動控制、再犯預防等層面,可減少再犯危險因子,改善施暴者與家庭成員間互動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