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015六甲地震演練.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臺灣地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頻繁,因此不論政府還是學校都會教導孩子關於防震的大小事,其中包括:地震發生前準備緊急避難包(緊急糧食、保暖衣物、醫療用品及貴重物品等)、發生時保持冷靜使用保命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發生後關閉水電瓦斯後到空曠處避難...等等。但是學校卻很少告訴我們的孩子災難發生後,應該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為此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以下3個錦囊供你參考。

錦囊一:觀察

災難發生後,觀察孩子是否有較強烈的情緒感受,常見的狀況有害怕黑暗、焦慮不安、不願上學、睡眠不好、持續做噩夢,甚至有些退化行為(尿床、吸手指...等),此時家長們請先不要責備孩子,因為他們可能正面臨著所謂的「災後壓力反應」。

錦囊二:陪伴

發現家中成員有上述狀況時,請不要驚慌、害怕,這些都是自然且正常的反應,但需要時間來撫平,此時建議可以與孩子說明災難發生的原因,並談談他對災難的感受、允許孩子展露情緒、多與孩子有肢體接觸或擁抱、讓孩子知道現在是安全的並教導其放鬆的方法(例如:靜坐、健走...等),一同陪伴孩子調適災難後的身心反應。

錦囊三:找資源

當發現孩子的負向情緒(焦慮、難過、害怕、生氣...等) 超出自己能夠幫忙的範圍,或是已經持續超過4至6周時,請盡快與學校老師溝通如何協助孩子度過困難,或撥打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此外,臺南市政府也設有市民免費心理諮商服務(上班時間預約專線06-3352982或06-6377232),讓我們一起伸手,陪伴孩子走出困難迎向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