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022遠東原民編織.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遠東科技大學原住民族資源中心,為傳承原民技藝,特地邀請原本教導原住民舞蹈,現在屏東三地門附近,從事服飾業的匡梅慧,教導學生學習排灣族編織,並和排灣三寶之一琉璃珠,串成美麗的手飾。

父親原籍湖北,母親才是排灣族的匡梅慧指出,排灣三寶為琉璃珠、陶壺與青銅刀,是婚嫁不可或缺的物品。在台灣16支原住民族當中,就屬排灣與魯凱兩族的少女最愛美,也最愛打扮。因為服飾是階級身分代表,只有貴族或經頭目允許,才能使用某些圖飾(如人頭紋或百步蛇紋),或某些飾品(如琉璃珠),加上這些服裝都必須自己編織,因此排灣族的婦女每個都是編織高手。

排灣編織法分為六股及八股,匡梅慧帶來比較繁複的八股法,選取三種顏色的線材,如4條紅色,2條黃色,2條綠色,前後穿插搭配,就會產生兩旁紅色,中間黃、綠相間的手環,串上琉璃珠與檔珠,一條很有質感又漂亮的手飾就大功告成。

實際去嘗試,發覺難度還頗高,前後順序不能搞混,也要適時將編好線材拉緊,否則鬆散就容易出錯。剛開始大家都手忙腳亂,尤其幾個大男生,要他們做女紅,的確有些為難,匡梅慧老師也不厭其煩,一個一個慢慢教導,終於同學慢慢有成果呈現,對屬於原民的工藝也有進一步的認識;就像琉璃珠原本是以燒陶方式製成,是樸實無華,色澤紋路卻又天然呈現,讓人愛不釋手,自然有別於玻璃製成的仿珠。因此這些原民的記憶、技藝都值得我們認真推廣、保存,這是遠東科大原民中心的用心,讓新世代學子,萌發成一顆顆種子,愛自己鄉土文化,進而推廣到全世界,讓世人認識原鄉的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