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011台灣文化日.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10月17日為臺灣文化協會成立、臺文館開館之日,近年文化部積極推行將此日訂為「臺灣文化日」,臺文館今年以「文學少年少女的大舞台」為主題,推出14週年館慶暨臺灣文化日系列活動,於10月起陸續展開,包含「主題書展」、「讀劇」、「戲劇展演」、「座談會」、「講座」、「小旅行」及「集點活動」,並首度將「台灣文學獎」創作類劇本金典獎得獎作品,突破空間限制搬進臺文館演出舞台劇。

    臺文館自2003年開館營運,開館14年來館藏已逾10萬件,已展出近300檔文學特展,10月17日當天舉辦「文學文物捐贈感謝儀式」,邀請捐贈者李魁賢先生、曾榮木先生、蘇蕙蓁女士、莊華堂先生、吳北和女士、黃聯乙先生等人蒞臨並致贈感謝狀。捐贈者代表致詞時李魁賢與現場民眾分享20年前將文物捐贈臺文館的故事,並勉勵大家共同努力,用文學走到政治走不到的地方。蘇蕙蓁說感謝有臺文館收藏家族珍藏的白話字資料,讓文物生命延續。莊華堂則以精彩吟詠表演歡慶臺文館生日。臺文館廖振富館長、以及林瑞明、鄭邦鎮、翁誌聰前館長齊聚同慶,廖館長致詞時介紹臺灣文化日背景並感謝捐贈者們與歷任館長,期望大家在接納、學習、尊重中共同珍惜臺灣。鄭邦鎮教授更親自加入臺文館志工合唱團,一起為臺文館生日獻唱祝福。

1017010台灣文化日.jpg

    11月11日14:00至17:00在演講廳舉辦「文學跨界座談會」,邀請《花甲男孩》小說原作者楊富閔、《花甲男孩轉大人》編劇詹傑,分享作品由小說到電視劇的故事。「臺灣文化的多元聲影講座」邀請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神戲》紀錄片導演賴麗君、彭家如與來自越南的演員阮安妮,以及高士古謠隊與排灣族歌手新寶島康樂隊的阿Van,卑南族作家巴代、作家黃震南、宋澤萊、詩人鄭?明、岩上、馬翊航等人,以各族群的角度與民眾分享當代臺灣多元文化。11月25日以及26日4:30至16:00推出「台灣文學?」創作類劇本金典?《吉卜拉》戲劇展演,盜火劇團將於臺文館演講廳演出兩場舞台劇,自10月17日起開始免費索票。「文學跨界座談會」無須報名,其餘各場活動詳情或報名方式請瀏覽臺文館官網發布之訊息。

   『文學大舞台:文協有「影」大「聲」主題書展』在B1圖書室即日起展至12月3日,以音樂、戲劇、文學為主要元素,透過歌曲貫穿背後所流動的文學思潮、文化風氣,與民眾一起回到生活雖苦、但有文學與音樂作為出口的年代,並展出相關老照片。此外,舉辦兩場演講:11月5日陳慧勻導演『解放苦悶──談「戲」人生』、12月3日石婉舜教授「文協風,林摶秋的電影之路」,14:00至16:00於B1圖書室,無須報名。還有11月18日與19日的「啟蒙進行曲:文協足跡在臺南」、「集點送好禮」等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