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026歲暮綢繆戊戌迎春.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配合即將二度復辦的「2018戊戌年臺南市迎春禮」,東門城前春牛塑像的彩繪將換新妝。依照習俗,春牛彩繪換妝,須於每年冬至前後15日進行。日前文化局就將春牛由丁酉年「紅牛頭、白牛身、青牛蹄」改為戊戌年「牛頭牛身黃色、脛腹青色、角耳尾蹄紅色」,並將東門城城牆粉刷、種植花卉,市民朋友經過東門城將可感受到整個環境煥然一新。

傳統社會重視農業,生產季節性明顯,「不誤農時,及時耕作」是農業社會的基本觀念。早期臺灣便是典型的農業社會,每年立春之際,各地經常舉辦迎春、祭芒神、鞭春牛等禮俗祭儀。俗云「一年之計在於春」,這些多樣的祭儀,也有重農、勸農,祈求風調雨順、物阜民豐之意,更象徵新的一年正式開始。

「迎春禮」是清領時期臺灣府城重要的傳統禮俗活動。根據文獻記載,清康熙至光緒年間,臺灣府即在東門城舉辦迎春禮,東門城因此又被稱為「迎春門」。雖然歷經日治乃至戰後,此項傳統古禮已中斷,但臺南素為嘉南平原魚米之鄉,各區農牧漁一級產業眾多,農業迄今仍是城市重要經濟動脈,今年2月文化局在市府文獻委員會的建議下首度在東門城恢復舉辦這項舊時社會的祭典,除表達市府對農業的重視,對於文化首都臺南更具有承先啟後的歷史意義。

    明年迎春禮將於107年2月25日辦理,在東門城依古禮辦理迎春祭典後,春牛及芒神將以踩街方式,經東門路、北門路,連接青年路、府城隍廟、湯德章紀念公園、南門路、友愛街,一路走到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前廣場,舉行祭芒神鞭春牛儀式,象徵新的一年正式開始,期待四季風調雨順、五穀豐收。踩街路線長達2公里,沿途將有牛犁歌陣、十二婆姐等傳統民俗藝陣共同參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