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033東興洋行修復.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位於安平地區的市定古蹟原德商東興洋行修復工程,今(108)年2月1日正式宣告順利修復完成。東興洋行於市府103年起展開修復設計、乃至106年啟動修復工程前,期間歷經0206美濃地震的考驗。由於地震造成尚未修復的古蹟進一步損壞,市府立即進行緊急加固支撐;為此,市府也將震損修復工程納入原修復工程中執行,以縮短工程期程,以加速古蹟復原。

  該案修復過程處處可見設計單位張玉璜建築師事務所、施工廠商合易茂營造有限公司及市府的巧思及用心。例如施工過程中,施工圍籬邀請國寶看板畫師顏振發老師繪製船帆以呼應前方的歷史水景公園;修復期間進行解體時,發現方正的門窗上方仍留原有磚拱痕跡,雖原修復計畫經費拮据,然市府仍增加修復工程費用,將門窗之拱形開天復原,展現臺南市重視文化資產保存及回復古蹟風貌的用心。

  此外,臺南市文資建材銀行亦提供舊料應用於本工程,例如室內的踢腳板、防墜欄杆、門窗百葉等;古蹟本體旁邊的生態溝所運用的水泥瓦則是採用市定古蹟水交社宿舍群修復過程汰除無法再回舖使用的舊瓦,而東興洋行本身無法再利用之舊料也寄存建材銀行,期於後續其他修復工程中能延續舊料生命,展現文資建材銀行促進工程案多向流動的功能。

  東興洋行為臺灣僅存之德國洋行建築,與中國沿海地區之德國洋行建築有所差異,實為珍貴。洋行係由德國商人東興(Julius Mannich)與彼德森(J.Peterson)於1875至1880年間(光緒初年)在安平運河沿岸開設,英文名為Mannich & Co.,與當時怡記、和記、德記、唻記合稱「安平五大洋行」。五大洋行中,目前僅存原英商德記洋行與原德商東興洋行兩處,後者亦是德商在臺所曾開設的8處洋行中,目前唯一留存者,其保存除見證《天津條約》後安平開港、洋商來臺從事國際貿易的歷史以及安平海岸線變遷的歷程,也紀錄了臺灣中南部的產業活動與貿易發展。

    建築上,東興洋行則融合了東西方建築的特色與構法,因此早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11月27日即由當時主管古蹟的內政部公告為原「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肯定其歷史價值,後依新修訂的《文化資產保存法》,現在文資身分為「直轄市定古蹟」。修復完成後的東興洋行,將重新串連安平古堡、億載金城、德記洋行、安平樹屋等周邊人文景點,使兼具旅遊觀光、人文藝術、文資保存的安平特色景點區域重歸完整,繼續參與市民與國人的安平時代記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