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011文化資產保存.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台南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出爐,新登錄「泥作」、「大木作」、「剪黏泥塑」與「王船建造與修復」等四項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以及呂新義、吳權坤、陳天平、王武雄與陳天平等五位保存者。文資處將針對這些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予以傳習推廣,讓更多的市民朋友及國人認識。

  「泥作」屬傳統建築技術與知識。呂新義自十二歲跟隨林鬧學習泥作工藝,熟悉砌磚、抹灰壁、灰(土)漿打底、上白灰、泥作堆花、洗石子等工法,能充分掌握泥作技術,其所抹灰壁緻密光亮,且能依修復需求自製模具,手路細緻、工法精湛,歷年曾參與臺南大天后宮、南鯤鯓代天府、打狗英國領事館等修復工作。

1115012文化資產保存.JPG

  「大木作」為古蹟、歷史建築修復保存中不可或缺之傳統技術。吳權坤十六歲即跟隨李本忠與江添水師傅學習木作工藝,熟知傳統民宅、傳統廟宇與日式建築的新建與修復工法;陳天平十三歲即跟隨台南大木作師傅陳城學藝,十七歲出師,對拆解修復及構件加工有關之知識和技術有充分掌握。

 「剪黏泥塑」常見於寺廟建築,王武雄自小跟隨父親王萬德在葉鬃門下習藝,具備傳統剪黏、泥塑所需之選料、塑胚及黏貼技術,熟知施作程序,並致力於傳承。「王船建造」為台灣迎王祭典中不可或缺的技術,陳金龍十三歲時開始在叔公陳明慶的造船廠中學習造船,其所製王船型制優美,結構堅固。

  文資處表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為針對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工作不可或缺之傳統技術,未來將持續記錄保存,並透過教育扎根,讓技藝持續傳延,使文化資產能健全發展、欣欣向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