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019食農教育成果.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經過10年研發,改良紫羅蘭商業品種,推廣市場深受花藝市場歡迎,農改場22日舉辦成果發表會,展現研發與推廣成果,期望藉由此交流活動,持續強化研發能量,打造以市場導向、高品質、高附加價值農業。

   這場「食農教育推廣成果暨111年研究成果發表」呈現台南場推廣在地食材,匯集嘉義縣市特色料理,發表「田野裡的美味日常-嘉義篇」特刊,現場展示當季料理;研究成果發表,展出自走式土壤蒸汽消毒機、建置胡麻規模整合性管理生產模式、推廣釀酒高粱、分析水稻溫室氣體排放模式、育成高重瓣紫羅蘭品種等成果。

0222020食農教育成果.jpg

   副場長陳昱初簡報時表示,台南場在去年共完成24件技術移轉,以及2個植物品種權與6項專利,技轉金額逾240萬元,在農委會試驗改良單位成績斐然,省工機具、栽培技術等研發,都有助於提高產量。

0222021食農教育成果.jpg

   陳昱初指出,在品種研發上,引人矚目的是高重瓣紫羅蘭新品種台南3號、4號的發表,經10年努力育成,不僅大幅降低栽培成本,殘貨率更是驟減,對農民的收入的增加很有助益。

  陳昱初表示,紫羅蘭栽培限制是有單、重瓣問題,一般商業品種播種後代只有約一半植株會開出比較漂亮、價格較好的重瓣花,單瓣花因賣相較差,通常銷路不是很好,影響農民栽培意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