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台史博在5月初於臉書公告「新冠肺炎防疫物件蒐集計畫」獲得民眾熱烈迴響,已蒐集近百件物件。防疫陸續解禁之時,台史博再推出「COVID-19圖片蒐集網」,邀請政府與民間各界,從物件、圖片到心情故事,不同的角色、多樣的蒐集方式,全面性記錄這場全民防疫行動。
台史博在臉書張貼「防疫物件蒐集計畫」後,民眾湧入留言處張貼各式與防疫相關的圖片,為積極回應社會大眾需求,臺史博再與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拾穗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推出「COVID-19圖片蒐集網」,只要進行簡單的註冊,就可以上傳圖片,亦可撰寫自己的心情故事,邀請大家一起來記錄這些防疫的日常。
台史博館長林崇熙表示,透過當代蒐藏的行動,博物館不僅收藏當代社會變遷中的各種重要事件與資料,並可藉由博物館的專業研究與展示推廣,讓這些典藏的素材成為與未來社會進行回顧、溝通及對話的媒介。已累積多次的當代物件蒐藏經驗的臺史博,從1999年的921地震物件管存與歸還、2016年的「206地震」物件搶救,以及「臺南中國城」拆除前的物件整理等等。最大宗的當代物件蒐藏則是318公民運動,接收了來自中研院7,000多件(2014/03/18-2014/04/24)的物件。
台史博在規劃蒐藏行動之時,亦與其它機構串連分享各自的行動方案,像是「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正推出「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發展藝術社會參與計畫」推出相關藝術行動計畫,除了紀錄並陪伴藝文產業及藝文工作者度過難關。中研院資訊所則整合臺史博及空總的計畫,推出「COVID-19 Collaborations防疫物件、影像蒐集公民參與計畫」入口網站,便利民眾一次瀏覽相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