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021端午節粽點東區衛生所.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又到了大街小巷粽香撲鼻的端午節,每年的這個節日,總是無法抗拒誘惑,要應景的吃一下粽子,但粽子大多由糯米製成,屬於高GI(升糖指數)食物且不易消化,相對血糖較容易飆升,所以慢性病人在吃粽子時更要特別注意,有鑑於現在除了自製的粽子外,多數人都是在外選購粽子,為了可以吃的更健康,可以參考以下「粽」點:

「外食族的吃粽技巧」

1.沾醬要減少:吃粽子時常搭配甜辣醬、醬油膏、番茄醬等,醬料因富含油脂及糖份,高血壓及腎臟病變患者更需要特別注意,建議吃原味粽,品嚐餡料本身的美味,避免攝取額外的添加物,造成身體負擔;鹼粽沾糖吃後熱量會增加且砂糖易使血糖急遽上升,因此食用時將砂糖加水稀釋或是以代糖取代蜂蜜等佐料。

2.多纖多健康:粽子餡料中的纖維含量較少,食用時建議搭配1-2盤青菜,或是新鮮蔬菜湯(竹筍湯、苦瓜湯等),水果約拳頭大,適量的奇異果、木瓜都可以幫助消化、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

3.食用有秘訣:吃粽時,建議粽子的大小以女生的拳頭大小最適宜(市售150g粽子的醣量相當於八分滿的白飯),或改選五穀米粽、花椰菜米粽,減少糯米對腸胃造成不適,且粽子一天以一顆為限,作為正餐不當點心食用。

「巧手族的調粽技巧」

1.主食替代:建議可用薏仁、糙米、花椰菜米等纖維質含量較高的食材替代傳統的糯米,不但可以增加飽足感,還可以延緩血糖升高。

2.少油:少用鹹蛋黃、肥肉、加工肉製品,改用油脂低的豆干或瘦肉,甚至以蒟蒻取代油膩的五花肉。

3.少鹽:常見調味料醬油膏或辣椒醬的含鈉量較高且粽子本身就含有鈉,所以粽子的沾醬盡量少用或不用。

4.少糖:傳統甜粽的紅豆餡、棗泥餡含糖量高不建議糖尿病人使用。

5.高纖維:使用洋蔥、香菇、竹筍、小黃瓜、紅蘿蔔等蔬菜取代一般肉類、鹹蛋黃,增加纖維質含量的攝取,延緩血糖升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之寶 的頭像
    黃之寶

    新南瀛部落格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