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鴕鳥原產於非洲草原及阿拉伯沙漠,目前僅存的品種可為藍頸與紅頸。野生的鴕鳥平均壽命約為30-40歲,人工飼養可達50-60歲。人工飼養的種鴕鳥採1公2母制,被圈飼於5m × 20 m的圍欄中,其種蛋採用人工孵化,孵化期約42天。孵出的雛鳥需注意保溫,並引導雛鳥採食及飲水。小鴕鳥歷經4-6週危險期後,會穩定成長至1歲齡亞成鳥,再進而為熟齡鴕鳥。鴕鳥除了觀賞及供食用外,其蛋、皮、毛及骨頭附加價值亦相當高。
鴕鳥產業於臺灣尚屬小眾市場,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4年度第2季農業年報顯示,台灣鴕鳥場約48場,共約飼養1700隻左右的鴕鳥,其具有一定之發展潛力,可作為地區性特色產業。惟因產業面臨種鳥孵化率低,雛鳥死亡率高等問題,遂請畜產試驗所針對鴕鳥的相關問題進行輔導,畜產試驗所花蓮種畜繁殖場為協助業者解決鴕鳥飼養育成過程之相關問題,於103年10月及104年5月開始引進種鴕鳥及3天大的雛鳥,進行相關飼料配方試驗。希望能解決雛鴕失溫、雛鴕營養失調、種鳥繁殖率低落等飼養管理的問題後,再針對鴕鳥產品如肉、蛋及皮革進行產品開發。
花蓮場同仁於飼育鴕鳥的過程中,發現鴕鳥展現出喜愛玩水的一面。在清洗禽舍或者更換鴕鳥的飲用水時,鴕鳥們會湊近水源,玩得不亦樂乎。下雨的時候也可以看到鴕鳥們在雨中或坐或閒步而行,反而不常看見牠們回到禽舍內躲雨,實在與既定印象中的鴕鳥不同。來自於沙漠氣候的牠們,雖然耐旱耐乾渴,但卻不代表牠們只在有必要的時候接近水,就飼育過程中的觀察來看,牠們其實挺會把握機會玩水!
最近花蓮場成熟的公鴕鳥身體開始會轉圈圈,腳脛及脖子紅區也顯得紅豔,偶爾有跪地的情形產生,而母鳥翅膀也有些微的下垂。這些行為像是傳說中的鴕鳥求偶舞的開端,如是的話花蓮場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鴕鳥新生命來報到,屆時小鴕鳥會奔跑在本場美麗的牧區中,為我國鴕鳥產業貢獻一份力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