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028貿易網絡工作坊.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由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補助、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執行的「東南亞閩南廟宇及貿易網絡:越南與馬六甲海峽閩南族群之比較研究」計畫,9日上午在成大召開第六次國際合作工作坊,邀請來自馬來西亞、越南、日本、金門等地學者代表齊聚一堂,針對「科舉制度在金門」、「2016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虎爺暨動物神祇信仰」三個主題,分享精彩的研究心得,深度討論跨國合作的工作細節,期盼擴大世界閩南文化研究的影響與成果。

與會者包括:張曉威(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院長)、邱彩韻(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中文系講師)、阮黃燕(越南胡志明市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科研處副處長)、裴光雄(越南國家文化藝術院文化遺產組主任)、荒木達雄(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候選人)等國外來賓,以及台南市大觀音亭興濟宮、金門縣文化局代表,和金門大學、東華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等校關心閩南文化研究的學者們。

「東南亞閩南廟宇及貿易網絡」計畫主持人陳益源特聘教授主持,他首先針對今年9月28~29日馬上要在金門舉辦的「科舉制度在金門」學術研討會與「金門歷代進士文物展」,11月26~27日首度移師到馬來西亞舉行的「2016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明年1月6~7日將於台南市隆重召開的「虎爺暨動物神祇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做一個扼要的介紹,並宣布三項研討會同步開跑。

金門縣文化局郭哲銘科長代表金門縣文化局,向成大人社中心、金門大學華文系、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表示感謝,感謝對「科舉制度在金門」學術研討會和「2016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二項重要活動的大力支持。

根據郭哲銘科長整理〈金門歷代進士簡表〉的數據,金門宋朝出了6位進士,明朝出了32位進士,清朝出了12位進士,合計50名,比起整個台灣所出過的33名進士還多出17位,顯見金門文風之鼎盛。會中,他邀請大家一起到金門去見證這項金門科舉文化奇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