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有關報載白米國家標準放寬白粉質粒比例,最優一等米消失之報導,農糧署說明,近年受氣候變遷影響,國產米白粉質粒增加,其為充實期間受品種特性或溫度等因素影響造成,並不影響食味品質;另為接軌國際,經參考日本稻米品質規格項目與標準,今年度提案修正稻米國家標準,將水分、熱損害粒、異型粒等與品質密切相關項目單獨列計,未熟粒、白粉質粒等較次要之品質規格項目採合併計算,併計後上限與原標準相近,無放寬之虞,並利於消費者辨識。


  農糧署表示,原稻米國家標準自民國96年修訂後延用至今,歷時已久,且因原品質規格項目繁多,消費者難以瞭解及判斷米質優劣,本次修正特別考量當前氣候環境變遷、國產米整體品質現況及鄰近日本稻米品質規定,將與品質密切相關的項目(如水分、熱損害粒、異型粒)單獨列計,其他較為次要之品質規格項目(如未熟粒、白粉質粒等),採合併計算方式予以簡化,並經國家標準審查委員會審議通過,以利於消費者辨識及產業界遵循,併計後之國家標準品質規格上限仍與原標準相近,並無放寬標準之虞。


  農糧署說,這次國家標準修訂方向係參考日本「農產物檢查規格規程」之規定,其品質規格項目亦採併計方式,以白米為例,品質規格項目亦將白粉質及被害粒併計,修正後之中華民國國家標準白米一等米品質規格,被害粒與白粉質粒併計10%與日本相當,仍維持國產米高品質標準。該署補充,近年受氣候變遷影響,國內稻作在生育過程遭受高溫易形成白粉質粒;因白粉質粒屬米粒於充實期間受品種特性或溫度、養分等因素影響,致胚乳呈現不透明之外觀,烹調後口感較軟黏,適合國人食味口感,並不影響食味品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